大明嫡长子_大明嫡长子 第21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211节 (第7/8页)

元老,能将赶走他、稳朝堂、利百姓三个方面都照顾到,这岂是一般的手腕?

    更关键的是,刘健走了,下一个是谁?

    虽然很多人维持了表面的好看,对刘健的离去表达了各种不同的情感,不过这都是做做样子的事情,最为要紧的、最勾人心弦的其实是后面的事,那是正儿八经的权利和地位。

    这对于杨一清来说,其实更是一番折磨。

    起因则是张永说过的话。

    杨一清老而成熟、忠心为国,对张永这样的人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几日时间相处,张永对这位杨部堂已经是敬佩的五体投地,有些话也就讲得多了些。

    比如说……张永在得知京里的消息之后,马上就和杨一清说:“部堂,或许你入阁有望!”

    杨一清最开始听了,心中是没有一份相信,“也不知为何张公公对老夫充满信心,岂不知本朝还未有边疆之臣直入内阁的先例。即便不谈这些,朝中有王济之、韩贯通、闵朝瑛等陛下信任的股肱之臣,就是坐好了排序,怕是也轮不到我杨一清的头上。”

    张永却不以为然,“部堂说的都是一般的想法,可朝廷阁臣选定,最关键的难道不是陛下的心意?”

    这话什么意思,陛下难道和这些公公们说了什么?杨一清不言语,只看着张永。

    张永呢,已经对杨一清保留极少,“咱家记得,陛下还是皇太子的时候就说过,内阁的结构太单一,除了文臣就是文臣,除了大儒就是大儒,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一来,国家大事,不都是文臣说了算?皇帝上哪里听得到其他方面的声音?而且也不该只有京官,应该要有一些地方的官员,什么都有一点,这样皇帝才能够做到兼听则明!”

    这些宫中秘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