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9 (第3/4页)
我这里,已经十年没有新弟子来求学了。其实,在我们眼里,没有不可耕种的土地,那沙地、碱地,都有适合种植的作物。再贫瘠的土地,我们都能想法养出来。只是,如今农家不被看重,就怕日后农书都无人愿意写了。若我农家学派渐渐没落,成了绝学,这师门的本事,断在我们手里,那我们就是千古罪人。” 皇帝听了愧疚,“国家治理不好,都是君王之过啊!” 一句话吓得那些个农学者都跪地磕头,“草民们有罪。” 皇帝把这几个人让送去户部,帮助户部起草推广农学的折子,还给几个人都授了官。几个人千恩万谢地去了。 皇帝感慨,“多谢先生举荐贤才,这几位都是人才,他们是文人,却愿去田间地头,推广农学,还撰写农书,实在不易,是比京里那些空谈之辈强多了。” 军粮解决了,农学推广也有人承担了,这国家的两件大事,有了着落,皇帝的心里舒畅多了。 他又翻翻崔玉写的其他折子,关于商业、关于税收,关于国家调控,兴趣又来了,“先生,不如再跟朕说说,这‘谷贱伤农’和‘国家收购’又是怎么个做法?” 崔玉侃侃而谈,“陛下,草民的一本游记里写过,农民丰收之后,却因谷价之低而伤心,……” ☆、挽救侄子的女先生13 在宫里待了三天的崔玉终于在宫中侍卫的护送下,回了崔宅。暗处那些盯着的人, 就飞奔回去各家去报信去了。 方云知道外面探头探脑的都是各家的探子。虽然这几日, 方云都命人紧闭大门不出。奴仆去买菜都是走的后门。 但架不住总有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