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四) (第6/9页)
《周易》是在几十万年或几万年前就产生出来的根据吗?这岂不是太可笑了吗?而郭沫若就是以此推理出:“《周易》时代该当蒙昧时代之中下段,铁器虽无明证,而文字则确已发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31页) 当然郭沫若不能不认为文字则确已发明,因为《周易》是有文字写成的一部书,而不是用一种让后人无法看懂的图画写成的,这一点郭无法否认。总之,郭沫若所认为《周易》产生的时代,是在夏商之前原始社会里产生的。这正是郭没有读懂他所分类出那些词句在《周易》一书里所起的比喻意思,而却做为证据材料联想出《周易》产生在原始时代的依据来,才是造成他的错误认为的根源。 可后来郭沫若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在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出版二十四年后的一九五四年新版中,把《周易》产生为原始社会的说法给推翻了。那么,是什么说法呢?在新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里作者是这样补注道:“《周易》是战国前半馯臂子弓所作,请参看《周易之制作时代》(收在《青铜时代》里面)。卦爻辞多采自殷,周资料,成语,故事,民歌等均有之,其时代极为复杂,有极原始的地方,也有极进步的地方。制作时代得以确定,这复杂的情形始可迎刃而解。故在这儿我们要有一个明白的认识,《周易》所用资料有的虽然远在殷商时代,而整个的思想过程是在战国年间的产物。本篇在思想分析上无甚错误,只是时代的看法须改正。——作者补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30页) 郭沫若在一九五四年新版的《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