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二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二十三) (第3/8页)

,至今天算卦上是以八卦纳甲筮法,而不再以今本《周易》作为卜筮的工具。即没有人在以今本《周易》的卦爻辞卜问命运吉凶了。不过西汉前期出现对今本《周易》的改造文本,没有承传下来,而是以八卦纳甲筮法作为算命的工具。即以八卦纳甲筮术中的阴阳五行生克一套方法,来占问人事上的未知吉凶。这同样是一种痴心妄想与白日做梦。而在后封建时代里《易经》(今本《周易》加“十翼”)却成为帝王文化的思想源泉,“八卦”筮术却成为帝王时代里“天命”的‘先知’工具。两者看似分道扬镳,实乃互为“体用”,且相得益彰。这才是《易经》成为后封建时代两千多年里的“活水源头”实质内涵。

    总之,从文献与考古材料来看,自春秋至西汉,《周易》一书被进行过三次的篡改,即把《周易》原初文本体例篡改成“繇”式、“爻”式、到增添进去“卜事之辞”。历史上出现对《周易》一书的不断篡改,皆有历史的原因。即与前后封建里的专制思想文化有关。那么,《周易》原创文本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我们通过《左传》里两则卦例的记载,以及考古上发现王家台秦简《归藏》体例格式来看,无疑印证了《周易》原创文本的体例。这就是说我们完全可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的事实证据,而考释出《周易》原创文本的文体形式。

    一从理论上说:《周易》为何不断地被篡改,说明了《周易》一定有原创的文本。我们即不再轻易相信“繇”式的《周易》文本,或“爻”式的《周易》文本,就是《周易》的原创文本。

    二从文献与考古材料上的证据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