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一) (第8/8页)



    而近年也有一位学者这样说:“自孔子以下,《易经》的经文,可以说从来未被真正读通读懂过,因此而引来浩如烟海的注释,但基本上属于盲人摸象,各以一肢一爪片面之臆测为说。”(《易经新解》何新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而何新的那本名命为《易经新解》里,只是对所谓的《周易》六十四卦爻辞做出的新解,而实际同样也没有说明什么。可作者还认为:“《易经》之经文文义勘破之后,实其浅显。我颇疑著经之人有意设用冷偏字词,使之难以卒读,模棱两可,以便于以神道设教,而使之成为天书也”。(《易经新解》何新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6页)

    这种怀疑就走向了偏道,最终是达不到真理的彼岸。也说明作者没有真正读懂《周易》,否则不会认为《周易》是“天书”,又缘何说出“勘破经文文义后”的这种矛盾说法呢?说别人是“臆测之说”,可作者最终同样陷进臆测之说。

    总之全盘否定前人的“易学”研究,是不可取的。因有一些“易学”,即从《周易》文字上阐释出的义理,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而正是后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只是别被前人的“易学”之说所迷惑。要分清那些是真的,而那些是谬说。

    那么,要说清《周易》一书的性质问题,还得从流源说起。《周易》一书到底是筮卜之书,还是哲学书。要从《周易》一书出现后,在历史传承过程里是如何的运用及说法来分析。

    那么,《周易》一书出现后,人们是如何看待与运用呢?古今人们对《周易》又是如何定性的?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