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四) (第3/6页)
:“以卜筮者尚其占”!现在,正是因为《易传》的出现,致使《周易》的占筮特点已经退化到了第四位!原始的唯一性的目的和体系现在被改造成了具有四个并列的功能属性的新学说,即保留了传统,又对传统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和整合。既然它具有四个功能,那么现代某些学者一味地指责《周易》的卜筮功能试图来否定全部《周易》学说,显然这类观点是不合适的。”(3) 【(1)(2)(3)见网文:刘正教授在全国《周易》哲学和河洛文明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学术演讲】 这说明刘教授已然没有走出“亦筮亦理”认识《周易》的观念,而传统的“易学”正是“亦筮亦理”对《周易》进行的解释模式。刘教授对今天“易学”上的混乱现象虽愤愤不平,岂知那正是传统“易学”所造成的混乱。 我们今天所见、所读的通行本《周易》,从众多学者,专家,教授进行的解释,翻译来看无不是从象数、阴阳、爻位及夹带着所谓的“卦爻辞”辞意作出的解释。不外是“亦筮亦理”的模式去解释《周易》,只是从“筮”或是从“理”上孰重孰轻而已。 这正是“易学”解释的对象,是今本《周易》所致,而今本《周易》的结构形式,不正是史巫算卦的一种卦爻形式么?所以今天的“易学”学者,面对“易学”的解释对象,不正是那本卦爻式的《周易》吗?他们自然是遵循着传统的“易学”解释方式,谁能说不对呢?谁能不认为今本《周易》不是算卦之书吗?所以当今权威专家,学者,教授把今本《周易》定性为卜筮之书,可见有谁出来反对过吗? 既然把《周易》定性为卜筮之书(即算卦之书),并且也不否认今本《周易》的结构形式是“卦爻”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