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三十五) (第3/4页)
信口胡诌而已。 再如:“《大畜》初二,乾体刚健而不足以进,四五阴柔而能止。时之盛衰,势之强弱,学《易》者,所谊深识也。” “诸卦二,五,虽不当位,多以中为美。三,四虽当位,或以不中为过。中常重于正也,盖中则不违于正,正不必中也。天下之理莫善于中,于九上,六五可见。” “《节》之九二,不正之节也。以刚中正为节。如‘惩忿,窒欲’,损过抑有余是也。”(见《程氏易传》) 程颐注释《周易》已然不离“象数”,不外是从卦画、阴阳、爻位,刚柔,卦体等去解释《周易》里的文辞,以阐发出一番封建道德政治观来,当然也不凡从《周易》里直接借字发挥出新的说教来。 这被后世称为代表义理派最高成就的程颐,是不可能摆脱“象数”解《易》的传统,在《周易》学术注释发展史上,并没什么纯义理派的出现。只有一种“象数”解《易》之法,全因是误传下来的卦爻式《周易》文本所致。 先秦的“易学”与后来的王弼、程颐已然是象数义理释《易》者,与后汉的象数释《易》没有本质的区别。而象数义理释《周易》者,当然与象数八卦筮术说《周易》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程颐用象数解释《周易》一书的义理,而阐发出一番封建社会里的道德政治学说,与朱熹相比,无疑是应于肯定和赞誉的。毕景程颐不像朱熹哪样,把《周易》解释成一部占筮之书,教人们如何的运用《周易》去算卦问卜吉凶。而对程颐更值得肯定的是,他在《易传·序》里强调的从《周易》辞语上去探求义理的方法。 “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意,则存乎人焉”。 这“由辞以得意”比“忘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