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三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三十五) (第2/4页)

其中,五个是阴画,而只有一爻画为阳,这就是程颐说的“诸阳消剥已尽,独有上九一爻尚存”,又通过卦象而认为“硕大之果不见食,将有复生之理”。这是通过卦画阴阳取象而解释《周易》里的“硕果不食”,并进一步通过《剥》画的上九爻再变成阴(如《剥》画“”上画为阳爻画“”若变成阴爻画“”就变成“”这种画符号),就成了纯阴的《坤》卦(即“”此种符号)。这就是程颐说的“上九亦变,则纯阴矣”。又认为“然阳无可尽之理,变于上则生于下,无间可空息也。”就是说,阳气没有能完全消亡的道理,“上九”变于上,那么“初九”就会生于下,其中没有可空一息的间隙。这些说法就是从卦画符号阴阳之说想象来的东西,也就从这种想象的“理”中,引出一凡“人道”的理来,“圣人发明此理,以见阳与君子之道不可亡也。或曰:剥尽则为纯《坤》,岂复有阳乎?”那么《坤》卦(“”)最下一爻进而变成阳,那就成了《复》卦(“”)。就是程颐说的“剥尽于上,则复生于下矣”。这程的说法都是来自于汉象数易学里的“卦气”说中的“十二消息卦”说。实际这些东西哪里与《周易》里的文辞沾边呢?在“象数”易学中,阳是代表君子,而阴是代表小人,程颐通过卦象来阐述君子之道。这一段虽是对《剥》里的“上九”爻辞做出的解释,但程颐说来说去能否看懂他解释的“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是何意思吗?程颐所谓的解释等于什么也没有解释。程颐从卦画、阴阳、消息来解释“上九”里的文辞,说了等于没说。凡用象数来解释《周易》里的文辞本身就是南辕北辙的徒劳之举,说出来的道理,也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以“象数”释解《周易》的文辞,说得不好听些,犹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