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一八章 变法者生(加更求票) (第2/4页)
可以说,宋朝很大程度是败亡在不思进取,循序守旧上面。 而后来明清两国沉浸在煌煌中华之梦中,同样不思进取,继而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叩开的国门,才使得中华大地的仁人志士猛然醒悟,只有改变才能救国。 即便到得当代,不也整日谈改革,谈创新么? 故此,身在大齐的崔文卿自然对变法派大力支持,对守旧派极为排斥,说出了刚才那两句话来。 看到苏轼怔然的神情,崔文卿罕见没有了微笑,正容言道:“如今大齐,可谓积弱积贫,军力疲乏,我听都督娘子说过,朝廷财力更是连应对一场天灾都会非常乏力,倘若大起战事,用钱更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当此之时,以安石相公为首的变法派寻求改革,乃求变图存之举,在下虽则远离庙堂,然在心内却非常支持,苏兄,你乃新科榜眼,知书达理,满腹才学,可谓我大齐朝堂内的精英少壮派,难道你就没有想明白变法的好处么?” 苏轼本就是变法派年轻官员中的第一人,听到崔文卿如此认同,心内不由大是振奋感慨,亲自端起酒壶为他斟满一杯,举杯慨然言道:“崔兄之言,真乃说到在下心坎上面,人生难得一知己,今日当与崔兄浮一大白,在下先干为敬。”言罢,已是仰头饮干。 崔文卿也毫不犹豫的一口饮尽,用锦帕抹去了嘴角溢出的酒汁,笑语言道:“其实说起来,在下还不知道安石相公办法具体内容,还请苏兄能够告之。” 闻言,苏轼笑容顿时僵硬在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