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遍地开银行_分卷阅读3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9 (第3/4页)

如今前路漫漫,在多方压力之下,赵明恺还品出了几分“高处不胜寒”的寂寥。

    “寂寥”的皇帝逼着自己看了会儿折子,却没什么效率。他脑子里乱糟糟的,什么场景都往外冒,一会儿是乌离那双锐利的眼睛,一会儿是那名叫云舒的随从看不出意味的笑脸,一会儿又变成了赵粲的病容。有一瞬间,他还想到了多年前太子出征的画面,年纪尚小的自己攥着拳头,心底还涌起了“有朝一日,我当如他”这样豪情满满、又带着几分幼稚的念头。

    物是人非,却事事未休。除了西戎的一团麻需要他打理,朝中其他的事情也要费不少心思。半个时辰后,便有下人通报,邺都兰若寺的了俗大师按照约好的时间前来面见了。

    赵明恺连声有请,说罢又觉得自己表现的过于热情有失威仪,装模作样地咳了两声。

    论起对佛法的了解,赵明恺还算是有一段“家学”。

    赵粲在位的时候,就曾给予寺院优渥的发展条件。原因也很简单,“盛不信武将,乱不信文臣”是不少帝王的通病,文武双全还造反成功的赵粲更是深谙此道。因此,赵粲就把无处安放的信任给了这些“世外高人”。

    再者,佛教思想在战乱年代已经成为了百姓坚定的信仰之一,很多时候和尚说话比知识分子有用。建造寺院、佛像,也是顺应时势,有利于新朝代的精神统治。

    赵明恺自小便熟读佛经,算是小半个专家,本就为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折服。而这些年来,兄长的离世、父母的渐行渐远、母亲手握大权所做的种种事情,让这个普通却又不普通的少年感到迷惘万分。从某种程度上说,佛法也成为了他的精神避难所。赵明恺对寺院的支持、对僧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