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37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77 (第3/4页)

道理?有格物致知之说,没有纳气致知之理,是须穷究事物之理才能见真知。

    “且你自己也说了,是理御气、气载理,理与气又不全然是一体。二者从物观之,则是浑沦一体,而从理观之,有个理在物先的道理。然则朱子答刘叔文又云,理与气决是二物。实是理在气先。气是由理生出,但它既生出来了,理也管不得它了。如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形质既成,则其所受之理即不免随形质之偏而有昏明之异。”

    譬如你以后就是个当圣人的,我就当不了。

    崔燮炽热地看着王守仁,盯得未来的圣人都有点儿别扭了,摸了摸脖子问道:“崔兄怎么这样看我,莫不是因我方才那沐气致理之说太荒唐无稽了?”

    崔燮继续高深莫测地盯着他,跟三国时名士许劭点评曹cao似的,仙气飘飘地点评了未来的圣人一句:“王贤弟胸怀恢廓,理致超凡,有圣贤气象。我今日还能与你谈性理,三十年后,天下间复有何人可与子共论天人之际!”

    说罢他就叹着气起身告辞,不待人请了王状元回来相送,便脚下生风地出了王宅。他走得衣摆翻卷、大袖飘飘,摆足了世外高人的架子,徒留下不明所以的王圣人在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渐隐。

    在圣人面前装大仙儿的感觉太好了!

    再过二三十年,王守仁创立了心学,当了天下名儒,回头再想起今天这一幕得是什么感觉?起码也得觉得他是个有相人之明的高人吧?

    这句点评传出去,再过二三百年,写王阳明大传的人是不是不也得挂挂他的名字?他是李东阳弟子,成化二十三年状元,还点评过幼年的王阳明,后世的中学生弄不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