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 (第2/4页)
间认识了生不逢时。 可能是因为太早就懂得了“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这句话,齐卫东对于自己的听众并不会抱什么期待。最初,总还是有些不甘心的,习惯了解释不通后,便对词作者给他的歌填些狗屁不通的词、粉丝吹捧他的歌却连歌是什么调都不清楚之类的事想得很开了。 说是自我安慰也好,自命不凡也罢,齐卫东想,本大爷写出来的东西,听不懂就是听众太差,不配听的缘故。 要不怎么说知己难求呢。 所以他原以为生不逢时只是另一个想扭曲他的歌曲来满足自己创作欲的家伙,没想到鬼使神差地加了微信之后,竟发现自己意外得了宝贝——这个人是懂他的。 生不逢时找他授权的那首歌是创作课上一次命题作文的作业,主题是玫瑰花瓣。 和其他同学看到玫瑰二字就开始往爱情的方向思考不同,齐卫东在听到题目后,脑子里登时蹦出一句诗,“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玫瑰花瓣就像沙漏里的沙一般,他想,掉一片,时间就过了一点。 于是他写道,“花瓣的红,不是它热烈奔放的面容,而是没能及时欣赏的人,被花茎刺破的疼痛。”他承认,在填词这件事上,碍于自身文学修养的缘故,他做的其实并不算太好,但那种无关风月的懊恼与对活在当下的歌颂,他确信全部写在曲子里了。 只可惜,大家对这首歌的第一反应和唯一反应是:“真动听,这是写的哪个男朋友/女朋友?” 本来,他对这种情况已经习以为常,但生不逢时的存在,却让他平白对其他人的蠢笨生出些怨怼来。 “我想了一个故事,”生不逢时告诉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