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4章 保驾护航 (第3/4页)
的款项源源不断,可以支撑开门店,友谊商店那边我也谈过了,对厂子自产自销没什么意见,这三处店铺是我逛了燕京城后,当前觉得比较合适的,当然也有位置更好,面积更大的,租金自然也就更高了,小昊,你怎么看.....” 最后的那句,有点“元芳,你怎么看”的意思了。 不知不觉间,苏锦芸同志已经习惯问询楚昊的看法,不再把他单纯地当成平平无奇的毛头小子。 楚昊记忆中,80,90年代在一些大城市,会有一部分国有资产拍卖,其中大多涉及的是国字头名下以往拥有的闲置或经营不善的地产门面。 只是由于信息局限,很多人并不知道,导致大量国有铺面被一些关系户暗地里竞标,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吃下。 几十年后,不少店铺翻了何止百倍千倍,尤其是沪城最寸土寸金地段的店铺最为夸张,光是租金一年都是千万上亿计。 有些重生者就是靠着捡漏这些外人所不知的国有店铺爆赚,楚昊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当口。 只是眼下距离那个时间点,还远得很,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好位置能占着自然不会放过。 他笑着搓了搓手指: “哎,副厂长同志,眼界格局不要那么局限嘛,打开点,这样路才能越走越宽,我觉着您应该全都要,既然三家店铺您都看上了,那就全部租下,回头拍卖那是拍卖的事儿,别忘了,您身后站着的可是堂堂国字头纺织二厂,哪怕这铺面让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