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官路_分卷阅读18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9 (第3/4页)



    看来于知县要一刷去年的蹦跶知县诨号了。

    第一个制艺题目: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这个题目连理解的必要都没有,出处一目了然,意思浅显易懂,但是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大家都会都懂的东西,不容易出彩。

    这等于是降低了入门者的门槛,提高了优秀者们出头的难度。

    如果题目难,大家审题都审不明白,破题都破不出来,那么破题出彩者就能得优等。

    现在大家都会,要想列入优等,就只能在破题、文章上动脑筋。

    想得案首,更得天赋、苦功、名师缺一不可。

    这三者林重阳一样不缺,从出生就开始用功,前世自己就是名师。他不是非要考第一名,但是既然有机会,自然要冲一下,尽心尽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略一思考,题目出自,表面意思就是质朴大过文雅,失之粗鄙,文雅大过质朴,失之虚浮。

    林重阳分析其中心意思还是紧扣儒家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质与文,可以说是质朴的性情与讲究的礼仪,甚至可以继续引申出去,做人做事、为官为政。一方面太过,则容易失和,一片文章,太过质朴,就会显得粗鄙没有文化,而太过讲究辞藻,则会失之真诚卖弄文采。一个人性情太过直率朴素,直来直去,显得没有礼貌,而太过讲究礼仪,又会显得不真诚太过迂腐虚伪。

    当然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义,简单直白的,如果仅仅这样写,可以过关,却不会出彩。

    科举取士,是为选拔,选拔什么样的人?

    难道仅仅会写文,把四书五经吃透把文章写好就行?

    那是选老师,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