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一章 最漫长的一天之血膏成糖 (第3/6页)
到屋里。如遇到过大过急的雨就不太行了。 当他们在王老爹以及弟弟王四的帮助下,用力和着粘土时,村子里的小结首,刘老汉好奇地围观,并和王三家的贵客李四闲聊着。 荷兰人把数户或数十户人编在一起,叫做“一小结”,指定一人为小“结首”,再把若干“小结”组成“一大结”,也指定专人为大“结首”。 王三全家交了人头税后,被安排到这个小结里。刘老汉是小结首,当然是贵客了。贵客当然只能由另一个贵客李四招待。 刘老汉见多识广,却没见过这种造屋之法。 “可是南蛮竹楼?”说完又摇摇头,“为何圆顶?” “我与三弟在下淡水河捕鹿时,曾见过那里土著的竹寮,皆为圆顶,远比尖顶更易防风,故如此。” 刘老汉想了想,点点头:“确实如此。低架竹楼也应是为此。为何要和粘土?” “拌上稻草,涂抹在竹墙上。” “哈哈,难怪你们留这么长的屋檐,怕是雨水迸落浸损,当是学赣州农家之法。” “结首高见。” 刘老汉得意地捋着胡子,说:“我看你们没有铡刀,断稻草不利。一会儿上我家来取。稻草不够自己来拿。” “啊哎,麻烦结首了。” “客气做甚?你我同是海外漂移之人,应当互助。我也有一法,看到你们和粘土时方才想起。可用蛎壳做墙。” “请结首教我。” “我在福建曾见过。当地农家用海蛎壳插进粘土墙中,背壳向上,内壳向下,密密排之。等墙体干透,坚如一体,还可防雨水淋落。” 李四想了一会儿,弯腰鞠躬:“小子受教了。” 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