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8 (第3/4页)
太紧,反而给了贵妃卖惨的机会。”云雁回小声说道,“不如与台谏官员都通个气,统一一下口径,咱们这样……” 包拯听了之后,有些犹豫,“这样好吗?” 公孙策深深看了一眼云雁回,“雁哥儿是越来越坏了。” “好说,好说。”云雁回喝了一口茶。 …… 之前张尧佐在河阳时办事不怎么地道,胡乱处理百姓的上诉。 这河阳也是京畿城邑啊,一来二去,就有风声流传到了开封府来,耿直的包拯知道后,禀报了仁宗,仁宗遂命其回京。 案子肯定是翻不成了,但是仁宗向来仁厚,连庞太师都留了多次面子,何况是张贵妃的家人。 所以,河阳张尧佐可能回不去了,但也不至于没官做,问题是仁宗下一步要怎么安排他。 结果云雁回这么一提议,之后包拯还有台谏官员都统一口径,这外戚不可以主持大计,若是官家有意任用,还是把他调到京中来,在大家的监督下,做点不痛不痒的事情。 更有人如此建议:既然张尧佐从前不懂得如何处理百姓诉讼,不通法制,那么,干脆把他安排在开封府做一名推官,跟着包拯学一学吧。 包拯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还曾经参过张尧佐,一定不会徇私的。此人若想作乱、耽误百姓不可能,若想学习上进,也算有机会。 这个提议一说出来,很多人都觉得合情合理,纷纷附议。 就是仁宗,听了也觉得特别好,问了包拯愿不愿意,包拯板着脸说愿意。 这么一来,仁宗顿时觉得非常好,张贵妃没法说什么,百官也觉得满意,对于张尧佐,也不失为一个机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