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乡多宝玉_分卷阅读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 (第4/4页)

清气爽呢。

    他淡然一笑:“罢了,刚才的话,你不必放在心上。还是说说正经事,你那冤情,到底怎么回事?”

    作者有话要说:

    来捉虫,系统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反应。

    前期刚刚认识,框架刚立起来,铺垫可能会多些,官场应对比较枯燥,后面就好了。

    第4章 洞中陈情

    萧索的冤情,说来话长。

    涿阳县内有八个小账房,一个总帐房,平日里在钱谷师爷廖春手下,专管计算收录衙内的各项账目。

    朝廷每年征税,有一定的等级和名目,并非人人缴纳相同的税目。譬如萧索,虽然在仕途上不得志,但顶着“秀才”的名头,见了县令也是可以不跪的。他要缴纳的税粮,称作“料米”,无法多收。还有一等人,是从前做过官,如今致仕赋闲,回到家乡,是当地的大乡绅。此等人要缴纳的税粮,称为“衿米”,亦无法多收。

    所谓“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有不能多收的,便有必须多收的。这些油水自然要出在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身上。

    萧索便在今年税收账目上发现,涿阳县名义上收取的税粮,比实际征收的税粮要多出一半。而据总帐房说,此乃折合火耗的部分。

    沈砚拢着烛火,道:“各府各县的税收,多少都有点儿火耗。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又有何奇怪?”

    须知,粮食与银钱运往京城的路上,必然会产生许多损耗。例如米麦发霉变质,再比如碎银子铸成银锭子时,会损失的重量。

    因此府衙在征税时,便会在朝廷规定的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