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199节 (第3/6页)
泥巴,一边慢慢朝着棒槌茎秆靠近。 这个过程,花了吕律两个多小时,手中的木头签子都重新削过几次,终于让棒槌显露出来。 也亏得昨天下过雨,这棕黑色的土壤潮气大软了不少,泥土拨动不是特别费力,主要还是分辨起那些根须麻烦,还有,没有快当剪,只能侵刀小心翼翼地将围着棒槌交错纵横的杂根一点点割掉。 吕律直接就是连跪带爬的来完成这件事情,如此专注,是相当耗精神的事情。就这两个小时,比骑上一整天马还累人。 看着眼前这个骑在腐木腐朽的小树根上,细细小小,有着十数根长长根须,估计不会超过四两的棒槌,吕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终于取出来了!” 相对于四品叶的野山参,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收获了。 俗话常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这是以前的计量方法,半斤八两! 吕律这里所说的四两,是按现在的计量方式来说的,不到200克。 但就是这点重量,也需要好几十年的生长。 这还是在没有被兽类踩踏进入休眠的情况,若是被踩踏进入休眠,还得内耗自身营养慢慢孕育芽点重新生长,棒槌还会更小,这也是棒槌“会跑”的真正原因。 眼前的这四品叶棒槌,吕律一看就知道是竹节芦,年头久了,茎痕还没长平,间隔出环节状突起,再加上芦碗,芦纹,吕律细细一数,也能数出六十来年的年份。 整棵棒槌,有那小树根隔开,分裆挺自然匀称,还真有了人形,看上去充满灵性。 无论份量还是品相,都很不错,带回去一出手,所得的钱不会少。 这真是撞了大运了! 稍微喘口气,吕律提了侵刀,就近选了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