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236节 (第4/6页)
休息后,也去帮忙抬棒槌。 临近傍晚的时候,除去那些三花和巴掌,发现的二甲子、灯台子都被抬完。 东西清点一下,有价值的都被早早地打了封包子。 剩下的那些,只是用青苔潮润着。 在抬棒槌的时候,时常会挖到一些很小的棒槌。 野生棒槌不像人工种植的那样,只需几年时间就能长得跟个小萝卜似的,野生的棒槌,就即使长上几十年,也大都还在很小,二三两的很普遍。 二甲子、灯台子,太小了,也有不少根本卖不出什么钱的。至于三花和巴掌,挖起来后根本就是些小细根,更不值钱。 “这些东西咋办?”梁康波问道。 “以前的做法,一般就是将这些没啥价值的棒槌就地或是在附近找一个有特别标志物的地方,重新埋回土里让它继续生长,等若干年后再回来采挖。” 吕律笑着解释。 这种做法,行内人称之为匿货,意思就是隐藏起来。 这是放山人常用的手段。 至于匿货长大了会不会被其他人发现并挖走,是不会去考虑的,一切随山神爷的意思安排,通常不会有“我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的想法而把它随意毁掉。 说白了,也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吕律看向蒋泽伟和另外几人:“这些小棒槌,我有个想法,征求一下你们的意见……” 几人也都朝他看来,等着他说话。 “我想把这些小棒槌带回去栽着。” 好歹也是长了好些年的野货,怎么说也比撒参籽那些强。以后日子长着呢,等上几十年,又是一些大货。 他想着在自己屋后的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