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_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37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375节 (第6/6页)

柳根、葫芦仔、泥鳅、小鲶鱼、嘎牙子等等。

    当然,也少不了昨天已经惦念着的细鳞鱼,还有让人惊喜的红肚皮蛤蟆。

    大荒冬天冷,冰下还有河水流动,但河流表面处于一个完全封闭的状态,冰层下的空间不多,尤其是这种水流量不算大的河流,里面一样有氧气稀薄的情况,水下的鱼和蛤蟆,在这种水比较深的地方,也有着水泡子的效果,大都处于半休眠状态,行动缓慢。

    打开冰窟窿后,这些鱼闻到了新鲜空气就会朝冰窟窿聚集,非常容易捕捞。

    拿着抄网在冰窟窿里搅动,那是越搅越兴奋,冰面上的各种鱼货也越来越多。一会儿的功夫,捞出来的鱼就堆成堆。

    刚捞出来的鱼在冰面上蹦跶一会儿,便渐渐冻僵了,支棱八翘的,各种姿势都有。

    红肚皮的蛤蟆最是可笑,它刚开始还在冰面上蹦着跳着,越蹦越低,越蹦越慢,最后冻成了形状各异的冰蛤蟆。

    搅了一阵,渐渐没鱼了。

    就这一个冰窟窿捞出来的鱼,少说也有四五十斤。

    吕律沿着河流往下,看了几家人的收获,都不少。

    张韶峰和陈秀清两人,还打了冰眼,下了小的溜网。

    至于其它几家,则是跟吕律一样,选择直接用网子抄,也都各有收获。

    这些鱼货中大的鱼不多,半斤左右的鲫瓜子和鲤鱼最多,红肚皮的蛤蟆也有不少,至于细鳞鱼,在其中,占比不到十分之一。

    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单听这一名号,就知道大荒里的鱼种类何其繁多。

    红肚皮蛤蟆,之所以让人惊喜,那是因为它便是有林中软黄金之称的林蛙,也叫雪蛤,一种能在冰天雪地里生存的蛙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