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375节 (第3/6页)
是松花江干流的北岸第一河,山里边大大小小汇集到汤旺河的河流,叫得上名字的都有不少。 相对于汤旺河主流沿岸各个区,人口密集的地方,河面封冻后,几乎家家都会抽空去弄点鱼啥的。 在大荒里,冬季不去冬捕,感觉都会缺少点啥。 所以,人多的地方鱼向来是最少的。 反倒是进入山里边没啥人地方,总能捞到不少鱼,而且大都是好鱼。 打捞回来的鱼,短时间吃不完,就在自家院子里码成鱼垛子,想吃随时可取。 到天热起来的时候,还可以烟熏或是抹上盐巴晒成鱼干。 这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美食,更是一种情怀。 早些年物资匮乏的时候,不少人就靠着这些最容易得到的鱼撑过最艰难的时段。 一个个都知道进山不比在家猫冬,何况是去捞鱼,所以,男人们都穿上袄子,有靰鞡鞋的也穿上,浑身上下穿得鼓鼓囊囊,捂得严严实实。女人和孩子就更不用说了。 在山里边,打猎不是人人会,但捕鱼却是很多人从小就在折腾的基本cao作。 看着陈秀清、刘浩、张韶峰和赵永柯他们带来的地笼、渔网等等捕鱼工具,吕律觉得自己昨天晚上临时制作的几个捞鱼的网兜不那么香了。 他原本想着,带上铁锹、钎子,到河面上打几个冰眼,趁着鱼儿出来透气的时候,用网兜在冰眼里一捞就完事儿。可现在看他们的动静,这是准备玩大的。 不过,吕律转念一想,鱼还是吃新鲜的好,想吃随时可以去捞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大张旗鼓,也就不打算过分折腾了。 捕鱼这事儿,吕律在燕窝岛农场的时候,想不精通都不行。 燕窝岛大片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