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_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14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145节 (第3/5页)

原材料的花销,那都是小事,花不了那么多钱。

    但偌大的项目,怕不是要三两年才能看到胜利的希望, 在这一时间维度的推进过程中,平日里钱花的少, 后面也会多起来。

    大概刘书记怕的就是这个, 一直往里面添钱总不是那么回事。

    他有失败的前科,尽管责任不能完全归咎于他, 但不想再度勾起糟糕的回忆。

    虽说是中央安排调度, 但也得地方配合, 项目落实到了地方上,办得好是地方政绩,办不好那就是成绩单不合格。

    出于这方面的缘由,刘书记虽说不会死盯着,但对这个大工程也会十分上心。

    王厂长作为过来人,建议南雁去找几个搞过大项目工程的人。

    大概会对整个项目有一个大体的预计,之前踩过什么坑,如何避免再掉坑里。

    所谓老马识途就是这个道理,经验能帮助规避风险。

    当然王厂长也只是作为一个年龄上稍长些的人给出了这点建议,至于南雁听不听打算怎么办,那就不关他的事情了。

    话说多了不太好,容易惹人烦。

    南雁认真琢磨了下,这种大型项目一般都是省里头的大工程,建设时需要调度大批的民兵、干校人员以及农民参与其中。

    往前说当年武汉长江大桥建筑施工阶段,最多时曾动用一万三千名建桥工人。

    工人是螺丝钉,也少不了技术人员和专家。

    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初期还是中苏蜜月,当时有将近三十名苏联专家坐镇。

    而现在,虽说中法的确在外交上达成了亲密合作的关系,但让法国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