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大秦_镇抚大秦 第11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镇抚大秦 第115节 (第3/5页)

 简单聊了几声,扶苏将自己的验传,给了这名亭长,在一番仔细查看后,亭长小心的将验传交还给了扶苏,而后侧身相让,一拱手说声‘上吏请’,便陪着扶苏等人走进了亭院。

    大秦的亭除了是乡以下管辖里(村)的基层治所,还兼作接待来往公事吏员的驿站,并担负传邮公文职事。

    因而大秦的乡亭治所大都设在水陆方便的渡口或道口。

    秦时的标准亭院是六开间,三进深,左右两分。

    第一进右三间,住的是传邮骑卒。左三间住一名管邮件的小吏。

    第二进右三间是亭长室,左三间是接待过路官吏的宾客室。

    第三进是后院,是庖厨、库房、马厩与亭卒待的地方。

    一行人刚进入亭长室,时岳便高喊一声:“还不快给上吏上热汤。”

    话音刚落。

    就有一名中年小吏捧着大盘,里面摆着大小两套陶壶陶碗,而后先用相对精美的小陶壶,熟练的给扶苏跟亭长斟好热汤,而后才依次用大陶壶给公子高、嵇恒等人斟热汤,态度十分的低微,满脸赔笑之色。

    嵇恒面色淡然。

    他平静的看了亭长跟小卒一眼,默默的端起陶碗饮用热汤。

    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亭长接人待物很有一套。

    至少让人生不出厌恶。

    而且从来到亭里,便能感到这个亭颇有气象。

    日常管理的不错。

    以此人的能力,年近四旬,却还只是一个亭长,这便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大秦底层的上升空间太小了。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大秦立国之初,因为缺少官吏,启用了‘任子’制度,即允许一定级别的官员保举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