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人性善恶,因果成环 (第5/8页)
数人所接受过的教育,都是在说“人性本善”,这也是大家最能接受的说法。 可若人性本善,大月的局势何以糜烂至此呢? 这完全不合乎道理啊! 若不是无休止的恶念侵害,又岂会有如此之局势? 墨师曾说出过自己的看法,算是中间派,他还算比较认同一些。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简单来说就是,人性本无定型,染上什么就是什么。 接触的恶人多,便自然容易作恶;接触的好人,便自然愿意为善。不止是人,连国也是如此! 墨师强调人性的善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时时刻刻可能发生变化的。 这当然是很好的答案,唯一的问题是这个答案需要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更需要对世事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态度。 但用墨师的话来教导三岁的孩子,未免就显得过于深奥。 根本无法让孩子真正理解,连理解都理解不了,更遑论是用来启蒙学习呢? 旁人并不知道荀轲正在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而费尽脑筋。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一旦下了定论便几乎不容更改,此后所有教学方案都必须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进行。 善恶之间,容不得妥协的余地。 至于中间那一抹精致的灰,不是刚刚启蒙的小孩子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荀轲伸手在雪地上不断的写着一行行字迹。 性善论的好处是可以致良知,人人皆有四心——恻隐之心、羞耻之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