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风云_第三十五章 小水利计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小水利计划 (第2/6页)

渠堰却被忽视。这么多年下来,许多乡村的贮水设施都已被注淤平了,起不到贮水的作用了。

    80年代之后,“沟塘渠堰”被遗忘。广大农村曾经水质清澈、维护良好的水塘与灌溉系统,由于无人组织,单户农民也无力修整河塘与灌溉系统,因此年久失修而积满淤泥,成为臭水沟或者完全干涸。这些原因,导致1990年代以来有效灌溉面积不断减少、成灾率不断上升、抗旱和抗洪能力不断下降,全国大面积的耕地重新回到靠天吃饭的历史,一旦碰到干旱,则无能为力。

    对于这样的局面,曾垂普也有认识,也是非常忧心的,出身农民的他自然清楚这其中的危险。只是,对于这样的情况,他却是无能为力,也只是在他的辖区丹兴做了一些尝试。

    而作为重生者的曾凌风对这样的情况更是忧心如焚。

    曾凌风的前世是经历过2010年的那次西南五省的大干旱的。

    当时上万座在本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修建的小山塘、小水库年久失修,在干旱面前无法发挥作用。中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施老化、功能衰退。

    我国地处亚热带季风区,虽然有干旱和湿润的交替,但气候干旱可能长期存在,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抗旱防洪排涝是解决水资源安全的途径,水资源高效利用是水利(电)建设的目的。

    为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国南涝北旱的自然格局,水利建设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应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长期进行固定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