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1 (第3/4页)
夫子神色微讶,深深看了他一眼,“罢了,只希望他能对得起你这番苦心。” 那天离开前,海夫子与他们商议好上课时间。等兄弟俩回到家中,自然受到了家人的轮番“关怀”。 程松毫不怯场,当即背着手,摇头晃脑地背诵了一段三字经。 虽说他只记住了十八个字,但依旧引得满堂喝彩。 程松美滋滋,得意地立下豪言壮语,“三郎要和哥哥一样,中秀才!” 林氏酸溜溜道:“你哥他哪儿是秀才?” 冷水一泼,又引来家人一阵讨伐。 而同一时间,武宁县公堂灯火明亮,数位幕宾正在阅卷,从昨日起,他们已熬了一天一夜。 收来的卷子都已糊名,只保留了籍贯与所习本经,安静的公堂中忽有一位幕宾道:“此文章甚妙!” 身旁一人凑了过去,随口念道:“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待他通扫全文,跟着击掌赞叹,“此文笔力深刻,无不尽意,且气势舒达,余韵悠长,实乃少见的好文章!” 所说听起来像尬吹,但其他幕宾都被勾起好奇心,大家传递一圈后皆是服气,有人道:“这份卷子莫非是武宁县的魏渺所作?” “有可能,但三年前的府试我审过他的卷子,文风和现在差别也太大了……”另一人皱眉道:“会不会是山枝村那位天才童生王学凯?” “王学凯确实有才学,但他不过十一岁,怎写得出见解如此深厚的文章?我猜多半是位老童生。” 幕宾们争论不休之际,孙学政来到公堂,“你们不好好阅卷,围在那里作甚?” 众人见了学政,都躬身行礼,其中一位幕宾将卷子呈上,“大人,咱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