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8 (第4/4页)
庄思宜保持距离,如果注定为敌,又何必交好? 等到庄思宜脸上的乌青渐渐消失,社学里传出了一则消息,说是今年旱情紧张,有邻省的难民已逃荒到了武宁县城外,却被县令堵在门口。 程岩一听,顿时明白这段时间夫子们为何个个愁容满面,他猛地想起前生的确有过这么一件事。 那时他一心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知道最后聚在武宁城外的难民太多,县令坚持不开城门不放粮,差点儿引发民变。 后来京城派人来调查,武宁县令当场乌纱不保。 当时的程岩认为县令活该,在天灾之上还试图酿造人祸。但很多年以后,他最敬重的座师却几次提到这位县令,而且很为对方惋惜。 起初程岩并不懂,直到他也成为一方父母官,才明白事情根本不是表面上那样简单。 若当年武宁县令直接开门放粮,只会造成更大的悲剧。 因为一县的粮根本支撑不了多久,一旦开了放粮的口子,等到粮食告罄,又如何安抚数万涌入县城的难民?如何保护县中百姓的安危? 人祸的确有,但并非县令,而是朝堂上那些负责筹措运送救济粮的人。 “那些难民真可怜,前日休沐我回家,听爹说好些人都饿得只剩皮包骨,他们逃荒来的路上还有人易子而食。”钱忠宝做了个反胃的动作,“你说,县尊大人为何不放粮?” 程岩:“粮仓的粮食不够,再说武宁县也受到干旱影响,不过我们身在水乡,才不至于像那些难民一样。但今年收成必然不佳,县尊大人首先要保证本县百姓用粮,还要在粮价抬高时放粮抑价。” 钱忠宝听得似懂非懂,“阿岩,你懂得可真多。”他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