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第2/3页)
哥头脑发热,不愿意继续读书。 老哥回到老家,打算办好身份证,北上前往上海打工。 老家的大爹、堂姐、堂哥极力劝说双方冷静。 大爹觉得时代在进步,打工是没有前途的,继续读书才能有出路。 堂哥、堂姐说学历会越来越重要,男孩子不读书不行。 因为派出所拍身份证人像的照相机坏了,老哥拍身份证的行程耽误了一天,双方在这一天被说服,两人各退一步,一个留在老家复读,一个继续供孩子上学。 那个时候,云南农村很多人不知道读书有什么意义,初中辍学的大有人在,他们在十五六岁的年纪前往北上广的工厂,成为廉价的劳动力原料。 老爸也不懂读书有什么用,那个时候家族里最大的下一代都才上高中,没有带来任何收益,早早打工的表哥表姐却已经开始挣钱了。 但他不想让孩子重复打工的命运,辍学打工的苦他吃过,在外打工的路他走过,这条路走不通,那只能让孩子们试一试读书这条路。 所以,他才会被说服,一边背着债在老家建房,一边出择校费让老哥复读。 崔美青认为,把老哥送进学校,让老哥继续读书,是她爸做得最英明的决定。 老哥虽然高三又复读了一年了,但最后考上的学校、选得专业都很不错,毕业了之后很快就在省城找到了工作。 回看老哥的前半生,虽然坎坎坷坷不断,但总有人拉着他,她好像做不了什么,顶多试一试让老哥换一个中学读书,看看能不能避免初中沉迷网络。 沉迷网络不好啊,老哥和她一样青春期睡眠不足,身高不高,两人走出去,别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兄妹。 哥哥的人生她不想过多干预,爸妈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