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双赢 (第1/4页)
市掾就是市场,但吴国境内,设置市掾并非是靠商人的自发性,或者说底层的自由贸易。而是由政府来规划,姑苏作为都城,是由太宰佐官一手cao办。至于边疆区的县,则是由县相亲自主抓。 列国大同小异,精英阶层相当的务实,并不存在死认钱就丢人的情况。而且列国顶级精英,在针对商品经济、贸易流通上,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公子巴跟李解说过,凡是大国的太宰、相,只要是出名的,都出过书。 其中又以齐国和晋国为最,齐国先后有五个相针对“平准”“财货”出书,并不是简简单单面向君主的策论,而是一套关于如何平稳国内物价的指导理论。晋国也不遑多让,前后有十几个大夫总结过“殖”,也就是货币价值。 由此发展而来的经济特色,那就是齐国以发达的贸易闻名于世,列国提到有钱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齐国巨贾。 而晋国则是实力强横,币值稳定。使用晋国“币”的国家有几十个,甚至连戎狄部落前来列国交易,除非是以物易物,否则只要是现金支付,肯定使用“币”。 不过不管什么方式,建设市场都是重中之重。 列国愿意前往吴越的商人,其实并不多,所以吴越两国但凡能有个像样的市场出来,对市场所在地,都是一种惊人的福利。 只不过,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做市场。 首先人口一定要上来,其次交通一定要便利,最后就是社会环境稳定。 原本像“百沙”之地,只有最弱小的商人,甚至可能就是个行脚商、货郎,才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