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招魂 第171节 (第5/6页)
友,我最知道你的心性,也知道你的不易,若不是这个世道,我亦不愿你在如今这个位置上。” 徐鹤雪神情沉静,“可如今你已经在这个位置上,以往再是不愿担负的东西,你如今,你也不得不担负。” “我知道。” 赵益点头,“老师生前所愿,是推行新政为国为民,可先帝却只将新政当做弄权的手段,我不要那样,我一定记得老师的未竟之志,我绝不辜负老师,也绝不辜负孟相公。” 徐鹤雪清冷的眉眼浮出极浅的笑意,“你还记得我们从前出游,在路上遇见饿死的百姓,你哭得有多伤心吗?” “记得。” “那你还记不记得,你我身无分文,栖身大钟寺蹭斋饭那夜,曾说过什么话?” “记得。” 徐鹤雪与赵益相对而立,一个容颜苍白,永远停留在他的十九岁,一个历经十多年的世事磋磨,已是三十余岁的形貌。 故友相对,恍如回到年少交游的那段时光,二人齐声: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第132章 四时好(五) 徐鹤雪俯身在书案上翻出来一只长方的锦盒, 递给他道:“你我相见,我身无长物,唯有以此相赠。” 赵益伸手接来, 里面是一副卷轴,他将其取出, 展开来,纸上墨色铺陈,洋洋洒洒, 清峻飘逸,是屈原的《招魂》。 “雍州有一位知州名唤沈同川, 他是孟相公的学生, 不知你还记不记得, 当年我与你皆读过他的一篇《战马论》, 他有识马之才,而朝廷却无识人之力,他看清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