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杨花落尽 第9节 (第7/9页)
来华调试和传授三个月,后面就要靠我们自己人来cao作了,但凡在前期学的不好,或者疏漏了什么内容,后续就很麻烦,不但要付给德国人高昂的维修费和服务费,而且时间不能确定,会很耽误生产。据我了解的哪怕是大上海有学习德国技术能力的人才也非常稀少。” “不错,德国人傲慢又吝啬,我的合作伙伴正在跟他们谈判,也很被动。没想到何大少对德国设备情况也有这么多的了解,目前在中国的工厂中引进了德国设备的也不出五家,而且行业内也都相对保密。” “武汉裕华纱厂去年引进了一台德国机器,我曾经去学习了一个月,也看到了不少问题,对于中小规模的工厂来说确实不适合花重金投入。” “裕华的事我知道,他们愿意请同行去学习,必是何大少有过人之处。”傅先生笑道。 “不敢当,只是我从小爱好机械,私下研究过一些设备,之前跟裕华老板交流的时候给说过我们现有设备存在的隐患,他们正好也有同样的问题,所以进来新设备的时候也邀我过去研究一二。” 傅先生点头赞许,“何大少少年有为。我不做小买卖,这笔投资不会小,你觉得今后棉纺市场前景如何?” “棉纺市场是足够大,傅先生大手笔,以您的资本和人脉经营,一定可以迅速扩展市场。不过这几年竞争也的确激烈,特别是现在日纱充斥,棉贵纱贱,日本人的工厂设备先进,资金成本低。汇丰银行给日资工厂的贷款利率只有五个点,给我们民营工厂需要十个点,日本在上海和苏州新建厂房设备规模大,产量惊人,规模效应差别日渐显著,价格倾销。我们民族企业要打过日纱,首先要在资本运作上有雄厚的实力,拿到低价的贷款。这就是傅先生您的长项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