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五) (第5/9页)

篇名与篇里的内容结合通篇去分析认识。因为《周易》一书是作者精心编排而系统化的义理文章,既然是精心编排的内容,故篇名与题目和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心思想也是明确的。《乾》篇的篇名是“乾”,而“乾:元亨利贞”,就如一篇文章的立论或命题。“乾”在《周易》原创之字应是“健”。“《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然后以“乾”并取象“乾”为天,但阐发的含义与《周易》原创之意并不背离。是赋予“君子”的一种精神。

    《乾》篇里虽有“君子自强不息”的这层意思,但《乾》篇宗旨是“君子”为政上一种策略,是偏重于君子政治作为策略与政治理念,还不同于“君子自强不息”是偏重于自身人格精神,两者表述的含义还是有区别的。

    《乾》篇的内容是围绕着题目(或叫命题)而展开的论述。这“乾元亨利贞”就是《乾》篇的题目(命题),意指“君子若能如此而为(这是指《乾》篇内容所讲述的君子之道,能按此而为)就是大而亨通有利的好结果。”这里的“贞”喻意前景,或未来事物发展的结果。而《乾》里的命题立下后,就是围绕这一命题开展的论述。《周易》一书六十四篇文章都是这一写作方法。

    到了《文言》确把“元亨利贞”阐发“君子四德”来,若在《乾》篇里还可以按“四德”而释之。《乾》篇通篇就是围绕“君子”如何去“为”,若换到其它篇里出现的“元亨利贞”,按四德释之恐怕就更显牵强附会了。但《文言》确实是以儒家的思想来阐发《乾》篇的内容,阐发的也很好,但不同于法家那种“君王论”的理论思想,儒家是仁德为核心的学说,所希望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