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二) (第5/9页)

(《从认知到哲学:汉语词汇研究新思考》周光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第64页)

    后封建社会里始终围绕着先秦经典而解释,使经典的生命之树常青。而后封建社会里的“易学”者,所围绕着《易经》(《周易》加《易传》)总能作出别出心裁的独特解释,使《易传》里的八卦阴阳太极五行思想之树常青,常新。无论是汉朝的“象数易”,魏晋的“玄学易,宋朝的“太极图式易”,清人的“考证易”,而从根本上并没有走出《易传》的哲学突破。

    但笔者还很赞同周光庆转引***等说法,“在他们感受到现实需要和时代召唤而意欲创立筹划生存策略的思想理论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独立创作新著,而是重新解释经典。其方式是在维护文化经典理论权威的名义下,沿用原有的思想表征(理论范畴)进行自己的重新解释,从而突破了旧的思想观念,从中阐发出新的观念与思想,其结果是不断地创建起富有时代特征的思想理论体系。”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能印证这一精辟的说法,汉“象数”易,魏晋“玄学易”,宋时“太极图式易”,淸时的“考据易”。不是都富有时代特征的思想理论体系吗?但均没有突破八卦阴阳太极理论范畴。后封建社会里就是从这一理论里建构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里打转转,自然后封建时代并没有突破先秦的哲学理念,后封建社会里岂有哲学突破么?先秦却在两次哲学突破第一次是《周易》,突破了神学,建构起君子(诸侯贵族共治)拱王之治的政治学说,而战国的诸子百家之说最终突破“诸侯共王”的西周分封之治,而构建了王权专制(帝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