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三篇(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三篇(二) (第5/5页)

确实到后来,如帛书《易传》里出现的“易卦”称法,就是等同于《周易》。而此处只是通过《大壮》符号的“八卦”名称和取象而阐发出一句话,并无引用《大壮》里的文辞,就难说是《周易》一书里的《大壮》,还是《周易》之后出现的《归藏》与《连山》这些卦书里的《大壮》卦呢?对《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里出现的“易卦”称法,笔者不认为是指《周易》,这个“易卦”称法,不等同于《周易》,即不是《周易》一书的别称。

    《左传》所反映《周易》一书的另一种称法,应是《易》称,《易》称应是《周易》的简称。从《左传》里出现的《易》称,相对于《周易》名称来说,是出现的较晚,即先出现《周易》称法,而后出现《易》称,这也符合名称称法由繁到简的实情。而《易卦》称法出现在《周易》与《易》称法之后,也说明《周易》演变成卦书的结果形式和称“卦”是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总之,《左传》里出现的《周易》与《易》称,是个同一概念,都是指有六十四内容的《周易》一书。不过确实这《周易》一书里的六十四篇文章,被后来演变和改造成卦爻式《周易》,而称之为“六十四卦爻辞”的内容。但无论《左传》里称《周易》里的某篇文辞为“《周易》师之临”或“《周易》复之颐”这种称法,还是后来改称《周易》里的某篇文辞为“《周易》师卦”或“《周易》复卦”的这种称法,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周易》一书的内容,是有六十四个符号排序着六十四篇文章而已。退一步说,即使按后出的“卦”称,称《周易》“六十四卦”,还不过是《周易》原初那六十四篇文辞而已。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