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读第一篇(十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读第一篇(十一) (第4/4页)

象文”里的全句是“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这里把《易传》文引用时也称“易曰”,实属汉人的做派。那么《礼记》一书是何时产生的呢?

    《礼记》是西汉人编定的,是一部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我们今天所称的《礼记》,是汉以后基本为《小戴礼记》。现代学者对于《小戴礼记》何时成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戴》与《小戴》仅为两部资料杂编,非一人一时而成。从戴圣、戴德是开始,到郑玄二百多年之间,成书约于东汉中期。这种说法见中华书局《大戴礼记解诂》一书前言。另一种说法见杨天宇的《礼记译注》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认为49篇应为武帝、宣帝时期戴圣所篡辑。

    《礼记》是汉人编选的秦汉以前的礼仪制度集,并从汉朝人引用今本《周易》与《易传》的惯常称“《易》曰”来看,《礼记·深衣》里的“故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必是汉人的引用,否则不会拿《易传》文称“易曰”。而先秦书籍里并无引用《易传》文,凡“易曰”里的内容均是出自《周易》里的句子。从上博藏竹书《周易》来看,还没有《易传》文,而帛书《周易》时期虽有了《易传》内容,但不是《传世的《易传》内容,并且也不见《象传》。所以《深衣》里出现的“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也就不足为据了。即不能作为证明先秦某个时期已出现了“九·六”爻题《周易》文本的证据。wap..OrG

    总之,从传世的先秦文献中凡引用《周易》里的句子,并无反映“九·六”爻题,单从先秦文献上来看,也足以说明今本《周易》在秦汉以前是没有定型的。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