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五) (第2/3页)

开“象数”、“阴阳”、“八卦”、“爻位”、“筮术”解释今本《周易》呢?m.zwWX.ORg

    况且,今本《周易》在秦汉帝国时期传承中,还在篡改着其结构形式。所以无论古代的“易学”,或是今天的“易学”,其混乱的根源,正是面对的是一部卦爻式《周易》和受“易传”的影响所致。

    3.传世《周易》文本最早的几种版本

    今天传承下来的《周易》文本,是一种“卦爻”结构形式,这种文本的用意很明显,是卜筮者用于卜筮人事吉凶的‘工具’。我们已说过这种卦爻式的《周易》文本,最远可追溯到秦汉之际。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这种文本的《周易》,在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几种版本。

    ⑴刻在石头上的今本《周易》版本

    历史上曾将今本《周易》刻在石碑上,这是东汉的事情。现在称“熹平石经”,熹平石经上的《周易》与“易传”是最早刻于石碑上的官方教科书。这本是东汉光和六年(183年)刻的,不过却是东汉熹平四年倡仪的,所以称熹平石经。到上世纪20年代在洛阳出土了汉代熹平石经残石,后经于右任从古董商手中购得,建国后入藏西安碑林,也称为“汉喜平石经《周易》”。经研究者言,残石至不规则形状,高约33厘米,宽62厘米,两面刻字。正面二十七行,共二百六十四字。刻《文言》和《说卦》;背面二十一行。共一百九十一字,刻《家人》至《归妹》,两面共计四百五十字,均为隶书。残石上保留的《家人》至《归妹》十八卦以及《文言》和《说卦》,其内容与现在通行本《周易》基本相同。此残石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下图就是熹平石经残石上的《周易》拓片,因无法上传图片,故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