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一) (第6/8页)

好理解,最恰当的说叫“望文生义”。看到这个“六联体”符号和“小往大来,吉亨”,就联想发挥出深奥的意思来。这种解释实际与原文的意思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现在人是没有古人的那种“解释”本事,从“泰,小往大来,吉亨”而生发出“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这种道理来。现在人若也像古人那样的“解释”,那才叫神经病的,人们都会认为那叫胡说八道。

    而今是去解释字词的含义,再翻译成白话文,那才认可为解释。至于对古代文章句子去讲述与评论那是另一方式的文学体载。但这《彖》文既不能认为是解释,也不是读后感。而这正是古人在所谓的注释经典时阐发新的思想学说的一种方式。也别以为古人是胡说八道,从一个所谓的“卦画符号”就能联想出“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以至于从天地交之理套比到人世间的“君子”与“小人”道长与道消上来,这正是古人一种推理思维方式运用。传统上的认知方法,就是一种类比联想思维。

    这里通过《泰》里的“卦画”符号中的“乾”、“坤”(八卦取象)两卦符号所象征的“天”、“地”取象来类比推理出一番道理。而这种得来的理论,并不是逻辑推理出来的,而是感性的比类认识。这就是用天道观来比类人道秩序。

    我们知道在《荀子》里已进行过理性的启蒙,即所做的贡献是天人分离思想。可这《彖》文里的意思更符合秦汉之际的时代背景,是彰显神秘主义思想的东西。

    《彖》文作者用“卦象”与“阴阳”学说而生发出的一套理论,人们不但没有质疑,而且还认为是那个理。这种学问传统上也就习惯的被接受。且不说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