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十一) (第2/8页)

是柔顺的,是“乃顺承天”的。这《易传》是一点一滴的变成了为王权专制寻找到了“合理”的理论根据来。这《彖》文的背景是符合战国后期王权思想上升的时代。

    那么,《周易》“坤”文说的什么,请参阅本书里《坤》的译文与解说。《坤》文不是用来算卦的,《彖》文也不是解释如何算卦的。都是在阐述义理。只不过《彖》文是在借着《周易》被后人添加上的取象与《坤》里的文辞而发挥出儒家的新思想。也别以为《彖》文是解释《周易》的,你想从这《彖》文里去看如何解释,来把握《周易》的内涵,那就找错了路子。《彖》文不是今日所说的注解原字词的那种内涵,但也别意为《易学基础教程》里的那种说法:“《易传》一点一滴改变《周易》卜筮变成了哲学书。”

    《周易》本非筮卜之书,那种把《周易》说成是筮卜之书,而把《易传》说成是改变了《周易》卜筮变成哲学,本身的这种说法,是不知《周易》内涵的谬说。

    你看这《乾》、《坤》两篇里附着的属《易传》的《彖》文,是否是在解释所谓的“卦辞”吗?若是那样,就不能认为《周易》是占筮的书。若说是解释《周易》是如何算卦的,但通过这《彖》文来看那里是解释算卦的呢?但学者们还为何认为《周易》原是西周的占卜书呢?那么当今的那些大学问家是如何研究学习《周易》一书的呢?我们从“乾”、“坤”两篇附后的《彖》文来看,确属从义理上来阐发《乾》、《坤》两名称和辞文的义理观念。不过只是与《乾》、《坤》两篇的本义不相符而已。这说明《彖》文作者本身看到了《周易》文辞是讲义理的,如同孔子看懂了《周易》那样,所以《彖》文作者也是从义理上去阐发《周易》,并不是在解释或解答如何占筮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