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三篇(四) (第4/8页)
,定民志”,就是对“上天下泽《履》”这篇文章的政治思想内涵的总结与阐发。但“大象”作者这种称法,对后世“易学”造成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易学”上以八卦取象成了释解《周易》的不二法宝。岂知“大象”作者并不是通过某一符号的物象之属,联想出的政治理念。即不是通过“上天下泽《履》”而深思出“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的这种政治理念。“大象”文里的“君子”理念(或称“君子之治”的政治思想)正是通过《周易》一书的政治思想的阐发。虽然“大象”文并没点出《周易》或《易》,但通过“大象”全文的政治思想内容来看,无疑是通过《周易》六十四篇文章的政治思想含义,而阐发出六十四条经典的政治道理,即“大象”文并不违背《周易》一书的政治思想宗旨。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总之,“大象”作者对《周易》一书每篇的称法是独特的,但无论如何独特,只是一种称法而已。无论《左传》里引用所称“《周易》有之,在《复》之「颐」(《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或“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壮》(《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的这种称法。也无论《荀子·大略篇》里出现的“《易》之咸”这种称法,以及“大象”文所出现的“上天下泽《履》”这种称法,都不过是对《周易》一书内容的称法而已。??? 《易传·文言》所引《周易》里的内容时则称“《易》曰”。如:“《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现在人们所认为《文言》是对《乾》、《坤》二卦所作的阐释,通篇贯穿以德释卦的思想。确实我们所见传统上对《周易》释解的本子里,只有《乾》、《坤》两卦后附有《文言》。《文言》里出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