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五) (第1/9页)

    2、孔子对《周易》一书性质的认识

    那么,在春秋时期里产生的大思想家孔子,又是如何看待《周易》一书呢?孔子是一位述而不作的思想家。反映孔子思想的是《论语》一书。此书是孔子弟子在孔子死后而编撰成册的,记录了孔子生前的言论与思想。《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被称之谓儒家思想的开山之作,因孔子被称为是儒家的创始人。可《论语》一书里很少反映对《周易》一书的论述,《论语》中只有两处涉及到《周易》。

    第一是《论语·述而》里这样记录:“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里的“易”,是否是指《周易》一书呢?若从断句读法上没有错误的话,这“易”显然是指《周易》的。我们从《左传》一书己知,春秋时期,已有人称《易》。那《易》称法,就是《周易》的简称。孔子说的“五十以学易”,显然与《周易》一书有关。学“易”,应该是一部书籍有关。这“易”称,也不是孔子首创。《左传·昭公十二年》里曾记:“南蒯枚筮之,遇《坤》之"比"曰:‘黄裳元吉”。以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事,何如?”惠伯曰。吾尝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且夫《易》,不可以占险。”这段文字里出现的《易》无疑是指《周易》一书。因为南蒯占筮,得到《坤》之"比"曰:“黄裳元吉”,正是《周易》“坤”篇里句子,并与今本《周易》里的文字是一字不差。跟着是子服惠伯说自己也学习过这些,就是指南蒯占筮得出《坤》之“比”的那些学问,应指的《周易》一书了。并说到“且夫《易》,不可以占险”。这《易》就是《周易》的简称无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