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一) (第3/9页)
前推溯30年左右,即公元前700年左右。史家记周太史为陈完卜筮的时间应是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的早期了。有《左传》记,《周易》一书的出现,是在春秋的早期了。 那么,除《左传》一书里记载《周易》一书之前,是否还有有关《周易》一书的记录吗?从目前来看,还没有能找到证明比《左传》一书记载《周易》更早的记录了。《诗》里面有,《书》没有。就目前已知,从出土的考古材料上也无发现比《左传》一书记载《周易》一书出现的时间早。如考古出土的甲骨文、西周铭文,以及其他材质上的文字,都不曾发现有记载相关《周易》名称及内容。那么,是否就能认为《周易》一书应是春秋初期产生的。单就《左传》这一孤证,还不能为据。不过若没有新的证据证明《周易》一书产生时间的话,不能不认为《周易》一书产生的下线为春秋初期了。《周易》一书在春秋时期不但为史巫用于卜筮,而且也在上层的士大夫眼里以义理之书看待,而引用以阐明事物道理,这应是不争的事实。《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的引用《周易》里的文章句子用于阐明事理。而这一年是公元前596年,是属于春秋中后期了。春秋时期无论是史巫用《周易》筮之,还是上层士大夫引用《周易》,两者所运用的都是出自同一文本的《周易》,所以也都是《周易》这一称谓。只不过理性地看待《周易》,是出现在史巫用《周易》卜筮的之后,这也符合春秋时代背景。《左传》里记载的第一次引用《周易》直接用于阐明事理的运用过去半个世纪,又出现了“易象”。 《左传·昭公二年》(公元前5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