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三十一) (第5/5页)
范例,此处就不在对唐朝对《周易》的释解做讲述了。 而唐朝的学界里也不凡引用《周易》里的文句直接用于说理,这同汉朝里的典章书籍引用《周易》的道理一样。当然唐朝里筮术并没有消失,而且在唐末又建构出八字批命术,与八卦术并驾齐驱了,成为中国人知天命又有了一项“法宝”。 唐朝孔颖达奉旨编《周易正义》是以王弼注《周易》,及王弼注《彖传》、《象传》、《文言》和韩康伯所注《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为蓝本。孔颖达等人将王韩注合并,然后对《周易》、《易传》以及王韩所注进行疏解,形成了一部庞大的注疏文本来,以此成为唐代科举取士的标准教课书,体现了唐朝一统政治里再次看重儒家经典。因政治上的需要,恢复传统上的王道思想,而排击汉象数占筮易做为正统思想,这是唐帝国从汉亡及魏晋南北朝大分裂政治里所吸取的历史经验,又一次认识到先秦儒学对王权统治的必要性。自唐宋明清更进一步加强对儒学的统治地位,但筮术易,虽不象汉时那样受到皇帝的重视,而后来的帝王们虽不明目张胆的提倡,但帝国也并不排斥,而各种术数、道术并没消弱,反而体系越来越繁杂与庞大。自唐末宋出建构出的八字命理术数,后来的帝国里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无不迷信于在各种命理、阴阳风水中,国人都再也无法突破强大的“命理”文化罗网。???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