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九) (第3/6页)

定的,故此诗应是西周后期鲁人的作品。那么,《周易》里的《渐》文是以“鸿”起兴,共分六段以“鸿渐于干,鸿渐于磐,鸿渐于陆,鸿渐于木,鸿渐于陵,鸿渐于阿”起兴。而《诗》里的《九罭》一诗里以“鸿飞遵渚,鸿飞遵陆”来起兴。这“鸿飞遵陆”与“鸿渐于陆”寓意非常接近。从《周易·渐》的用韵来看,更规范于《九罭》一诗。通过《渐》文用“鸿”起兴的手法与《诗》里的《九罭》与《鸿雁》诗歌的对比,推断《周易》一书的产生早不过于西周中期,晚不过于西周末期。

    而上世纪的易学家李镜池就已对《周易》里的所谓“卦爻辞”与《诗》里的诗歌的体例文法进行比较,以此推及《周易》产生的时代。对《周易》一书的产生,我们基本认同李镜池对《周易》产生研究的后期说法,即认为《周易》“成书於西周晚期”的说法。

    李镜池先生认爲《周易》成书於西周晚期,《周易探源·序》里说:“我们现在认爲《周易》的编着,出於周王朝的卜史之官,成书年代,约在西周晚期”。李镜池是一位专业的易学研究者,在上世纪30年代,他发表的代表作有:《易传探源》、《左传、国语中易筮之研究》、《周易筮辞考》,并认为卦爻辞是卜史的卜筮记录。认为《周易》只反映出文化粗浅的初民时代的社会情况,并无高深的道理存乎其中;认为《易传》作于战国末、秦汉间。40年代后期,李镜池又发表《周易筮辞续考》,改变30年代初关于《周易》作于周初的观点,而写定于西周末年。李镜池在上世纪30年代初发表的《周易筮辞考》,通过所认为的“卦爻辞”中的历史故事推定《周易》编篡年代约在西周初叶。(《周易探源》第70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