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7 (第3/4页)
地是巴黎,于是她就画了一幅艾菲尔铁塔挂在墙上。我的梦想之地是西班牙。对西班牙我知之甚少。极小的时候读过一篇童话,稍大一些读过三毛的马德里和撒哈拉,没有经过思维和推断,我就这样爱上西班牙,爱上马德里。对马德里我怀有一种类似宗教崇拜的感情:从不理性分析,但是深深向往。” 时至今日,杨青青对那篇写梦想之地的文章仍旧能脱口而出。只怕作者本人早已忘记。 杨青青时常怀疑,正是入学伊始就彰显了她的过人文采,才引得许文衡对她刮目相看的。 在文章启迪下,杨青青决计给自己也找一个梦想地。对着中国地名溜一圈,她发现“哈尔滨”这个名字最适合。它名字内不带一个俗字,组合起来朗朗上口,莫名又带着异国情调。人人皆知,不需要多费口舌去解释。 完美,就它了,她对自己说。 可惜大学四年并没有机会跟任何人畅谈梦想。梦想之地就渐渐被淡忘。 如今愁绪袭人,为了平复内心的躁乱,杨青青要逃离上海,才想起曾经的梦想地。 上周六出发,下周五回。乘红眼航班,从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历时3小时,落地浦东国际机场。 凌晨1点,公共交通停运,深夜机场大巴倒是有,只是不顺路。黑车不敢坐,杨青青选择出租车回自己的小窝。 每一次归来,都倍觉上海美好。原本为一个人留在一座城里,久了久了,不觉移情。人还是一如当初疏离,城倒好像是自己的城了。 回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