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3章 (第1/3页)
治病他不行,但搭些棚子,维持秩序倒正好,否则以两个文弱大夫在这里,很难说会发生什么事。 所有病症明显的人都被柳清尘带进了衙门,其他情况尚好的人则在外搭建棚子,顺便清理衙门附近两幢零落的屋子。 届时病人皆需按病情轻重隔开诊治。 至于屋棚,这些日子雨水不少,室外的屋棚只能勉强一用。 谢樽抱着底部削尖的木头柱子用力往地下一扎,那木柱没入地下一寸有余,稳稳的立在地上。 忽然一道声音在谢樽身后响起: “公子神力,小人佩服。“一个国字脸,留着一脸络腮胡,鬓边已见白发的中年男子走到谢樽身旁。 把木柱插好后谢樽转身看向他,刚准备开口那人就后退一步,躬身作揖道:“小人潘和硕,替芦浦百姓谢过公子大恩!” 谢樽心头没有任何波动,抱手垂眸看着眼前的人,等着对方说说凑过来有什么目的。 简单的交谈间,谢樽知道了潘和硕就是这芦浦本地人,先帝昭文十五年中举,但出身微末,家中世代都是木匠,后来会试不中,又受人羞辱,索性回了家乡开私塾当了先生。 科举制度在虞朝根基尚浅,并不完善。如今虞朝中央至地方的要员依旧被世家垄断。且科举之中大部分寒门子弟的学识有限又受世家排挤,根本无力相争,科举推行数十年,收效甚微。 “我见公子气质不凡,不知是哪里人士?”潘和硕搭着架子问 道。 “无根飘萍,四海为家。”谢樽没打算对萍水相逢之人据实以告。 这人半天不说重点,若是过来搭话,只是为了说些无意义的话,那就恕不奉陪了。 寒暄了半天,眼见谢樽越发不耐,潘和硕才满脸纠结地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