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小业_第68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章 (第2/3页)

拆旧棚可以等家具都备齐了再做。

    仔细理了一遍需要定制的家具,等天黑就去找木生师傅商议,东西做得朴素些,争取在冬冬进门前做好。

    暮色昏沉,莫非才从田里回来,吃了点东西,摸出二两银钱,沿河边往村东走去。

    刘木匠家靠着瓦山村到瓦上村的那条道,住的也是青砖瓦房。

    据说他祖上是当地有名的木匠,还给皇帝雕过龙椅的。

    百年前那场战乱,刘家遭了大难,人丁凋敝,仅剩几个子孙逃难出来,沦落至此。开始几年吃了许多苦,后来才用带来的家底做了瓦山村第一座青砖房。

    他们的遭遇和莫非的高祖一般,林川有管制,四邻八乡木质家具用得少,一套能传好多代,生意逐渐冷清下来。他们也曾想过,去县城开铺子,只是县城被当地人把持了,于是只好窝在瓦山里半农半工,手艺也渐渐一代不如一代。

    时运不济,二十多年前,刘木匠的爹上山挑树伤了腰,四十来岁就瘫了,花费不菲,家底也薄了许多。

    刘家代代的当家人,始终记着要回归祖上刘氏木器世家的荣耀,将一个“正统传承”挂在嘴上,本家、分支,正房、偏房,分得清清楚楚。

    从刘木生的高祖开始,秉承祖宗规矩,不管有几个亲生的儿子,只留下一个学手艺的,其他成家后就分出去过。

    地越分越少,人也越来越单薄,到刘木生的父辈那代,就有两个叔叔无田无地,只能拖家带口离开瓦山村,几十年没有音讯往来。

    而老木匠也把这条祖宗规矩记在心里,他在床上瘫了三四年,死前硬是把小儿子刘树生和姚春梅夫妻给分了出去,丢过去四亩田地,让他们一家从此专心务农。

    而砖屋和老娘都归了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