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章 唐奕的真正野心 (第3/4页)
奕点点头,“现在这条运路算是官家的了,你说,官家会不会把官粮转运交到咱们手上?” 肯定的啊!只要稍稍给官家吹个风.,这事基本就算成了。怎么就忘了还有官粮运转这一好处呢? 曹佾定在那发呆,脑袋里都是乱七八遭的想法。 这小子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别人以为他要开酒坊,结果他搞了个华联仓储; 别人以为华联才是厚利的大买卖,结果他志在运转渠道; 别人以为这么大的渠道他建不成,结果他把几十万建起来的渠道送给了官家; 别人以为送亏了,结果他却打的是官粮的主意! 官粮..... 曹佾都不敢细算这其中有多大的利,因为数目太巨。 开封每年要由汴水运转粮食七百万石,这其中分了民运粮和官运粮两种。 民运,自然是供应开封百姓日常用度;官运则是开封“常平仓”与左右禁军大营四十万禁军的军粮耗费。 总数上来算,民运占三,官运占七。 对!七成! 官运粮占了这六七百万石中的整整七成,近五百万石的粮食运力。 那官粮运转算的运费几何呢? 呵呵,官粮不算运费,而是算路耗,就是按一路上的耗损来计算的。 一百斤粮运抵京师,路耗三成,在汴京下船就变成了七十斤。 也就是说,朝廷从各地征粮,实际是征七百多万石,运到京师只余五百,两百多万石的粮食要耗费在路上。 话说,古代运力就真那么差?损耗这么大? 有!即使是走槽运,耗费也是极大。 沉个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