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2章 (第3/5页)
人参与,与李世民带兵东征西讨的各场大战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此事确关系到李世民的生死存亡,是以他登上帝位之后,对于功臣宿将的封赏,并非是看这些人在大唐争夺天下之时有什么功劳,而是要看在玄武门之变中,谁对他忠心耿耿,谁为他拼死力战。 “最好的例子便是我方才说过的那位秦琼秦大将军。大唐争夺天下之时,秦琼多有战功。只不过天下初定,秦琼已然瞧出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势同水火,双方火拼已不可避免。秦琼虽被高祖李渊拨在秦王帐下听用,不过他尽忠的一向是大唐王朝,而非秦王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府。是以大唐立国之后,秦琼便托病不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秦琼并未参与。这倒不是因为他想明哲保身,而是他一向认为李建成也好,李世民也罢,都是高祖的子孙。皇位继承是李氏父子之间的事情,大臣不宜参与其中。另外两位名将李靖和李绩也是同样的心思。结果秦琼以大唐开国百战之功,在玄武门之变后没有半点封赏。待李世民建了凌烟阁之后,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也只能忝居末座。 “长孙无忌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居首,既非因为他是李世民少年时的好友,更不是缘于他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而是因为长孙无忌对李世民忠心耿耿。他参加了大唐开国各场大战,在玄武门之变前后更是殚精竭虑,出谋划策,甘冒灭门之险,助李世民杀掉太子和吴王。旁人看来长孙无忌建此大功实属侥幸,却不知道他每走一步都事关家族安危。即便如此,李世民登基之后,感念长孙无忌的功劳,加之长孙皇后娴良淑德,对长孙家族常常恩遇逾制。 “长孙皇后深明大义,深以盈满为诫,知道外戚权重,非大唐之福。是以苦劝胞兄让位。其实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