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门阀之上 第113节 (第13/15页)
,李令仪奉皇帝诏令出宫私见太子也就不是秘密,甚至私下去见薛琰也不是秘密。见下方一种臣僚意味深长地相顾而视,魏帝也尴尬地笑了笑,旋即把话题重新调整到卷宗上:“渭河水汛,朕也十分忧心,日夜祈祷上苍,保佑黎民百姓。却不料这世上仍有怀私逆法之辈,堵塞官渠,甚至以此生乱。朕倒还真相亲自问问他,如此败事毁政,究竟是何居心!” 听到皇帝如此忿忿然,李令仪忽然心中大惊。那些卷宗她当然不必看也知道,多是攻讦薛琰之语。可是魏帝理应是与自己站在一起的啊?现在皇帝如此明确地表露出某种意向,甚至不惜跳过举证,亲自将一口大锅严严实实地扣在薛琰的头上,这无疑是在向所有世家发出信号——请肆意的攻击薛琰。 李令仪慢慢思忖,或许因陆家仍掌握禁军,皇帝不便流露出回护意向,因此率先出言降罪以此定论。这样薛琰或许罪不至死,而既然罪名已定,众人也没有再问责的余地了。不过眼下与薛琰达成协议的是自己,那些部曲和宿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是自己的私产,既然魏帝今日特别把她放在这个场合,应该也是希望她能够有所表态,树立威信。 想至此处,李令仪便出列言道:“陛下,孔子有言,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廷尉有言,应付八议,想来也是踵迹前贤。既然薛琰一案已付庭议,不若令诸公试论,以作公裁。” 李令仪此言一出,底下旋即有人嗤嗤笑开,姜弥一张脸顿时涨成猪肝颜色。所谓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乃是孔子说能够通过三言两语就能断案的,唯有子路了。姜弥也不知李令仪是不是故意的,但弄得他提出引入八议,好像是在怀疑皇帝的才能不配如子路那般,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