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匠娘子的水乡生活_分卷阅读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0 (第4/4页)

尚早,今日又是难得的节气,阿媛自然打算去趟镇上做买卖。

    于是又往厨房中cao办起来,在午前赶制出了一篮子糕点。

    今日镇上出门踏青的人甚多,还未走到桥市,篮中糕点已卖去十之八九。阿媛看着剩余的糕点,想到上次留给宋明礼的太少,要不这次托那位门人老者捎带些给他?不见面,只捎东西,应是不妨事的吧?想想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阿媛调转步伐往镇西行去。

    说起镇西,倒有三妙。

    一妙是月桂桥下的双馥糕坊,终年只卖两种糕点——带着浓郁玫瑰香的猪油年糕和松软香甜的芡实糕。

    虽是只有两个品种,店家手艺却已臻峰顶。门口常有排队等待开炉的顾客,偶尔长队要排至月桂桥上。

    阿媛自认手艺不错,却也未曾做这两种糕点来卖,实在是双馥糕坊盛名已久,不敢与之争辉。

    二妙是绫纱巷里的鸿泰染布坊,这里产出的布匹经久耐用,色彩斑斓,尤其图案众多,最是耐人挑拣。成婚时扯一匹“榴开百子”做被面,做寿时扯一匹“瑞鹤鸣祥”做锦袍,若家中有孩子呱呱落地,扯上一匹“添丁进宝”最是合宜。

    阿媛篮子上常搭着的那块蓝印花布,便是多年前柳巧娘从这里购置的。原是做帐幔之用,如今旧了,便裁下一段做盖布。颜色虽洗得泛白了,质料却无半点破损。

    还有第三妙,旁人听来总觉得与前两者不搭调,那便是在梅子潭旁占了一大片地的梅吟诗社。

    此刻已近晚饭时分,梅吟诗社中,大丫头阿芹正望着屏风上仿制的发呆。

    听曲看舞才没意思,干嘛不把这些食物细细描绘?都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